金线

金线

成事学四大公理

  • 第一公理:人类在任何时候都要追求资源的最佳利用率和效率的最大化
  • 第二公理:尽管任何事都没有完美解决方案,但是任何事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一定有最佳解决方案
  • 第三公理:诸法无我,无常是常,不要恋战,不要试图解决所有问题,全面应用二八原则
  • 第四公理:解决一切问题的实质就是追求以假设为驱动、以事实为基础、符合逻辑的真知灼见(金线原理)

和结构化思维相悖的错误

  • 审题错误
    快跑者未必先达,力战者未必能胜
  • 我执错误
    刻舟求剑,盲人摸象
  • 金字塔错误
    没遵循金字塔原理,没做到不重不漏
  • 人力错误
    在解决困难问题上没能做到人岗匹配
  • 分析错误
  1. 没有足够的脑力
  2. 没有足够的工具
  3. 没有足够的数据或者估算能力
  • 行动错误
    没有和具体行动紧密结合
  • 静止错误
    遇到变化不能一蹴而就

结构化思维的二十条军规

第一:假设驱动

  • 无论如何给出第一天答案,即使它是假设的、直觉的、不一定正确的

第二:确立常规

  • 确立沿着金线拿到最终真知灼见的机制和流程

第三:界定问题

  • 多数错误源于没有审题
  • 没有审题的原因
  1. 没有足够的脑力审题
  2. 没有足够的时间审题
  • 如何更好的审题
  1. 这个问题涉及的核心词的定义是什么?
  2. 产生这个问题的背景是什么?
  3. 最后递交物大致长什么样子?
  4.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和认可?
  5. 谁是最终决策者?
  6. 实施这些建议可能会对整个组织(或不同部门)产生什么影响?
  7. 如何判断这个问题解决好了?
  8. 有什么潜在的重大风险?
  9. 提交最佳方案的时限是?
  10. 涉及这个问题的关键限制是?
  11. 哪些解难的限制条件真的不可能被突破?
  12. 可能在哪些方面脑洞大开?
  13. 解决方案的目标精度大致如何?

第四:分而治之

  • 把解决的难题分解成下一层三到九个一级驱动因素/主要根源,然后再把这些一级驱动因素/主要根源,每个分解成下一层三到九个耳机驱动因素/主要根源,如此往下
  1. 每层最多九个
  2. 每层最少三个
  3. 最少三层
  4. 最多九层
  5. 遵循不漏不重
  • 常用分解公式
  1. 数理化及经济学公式
  2. 常识
  3. 逻辑树

第五:去繁就简

  • 集中精力
  • 二八原则

第六:工作计划

  • 常见错误
  1. 没头苍蝇
  2. 没有递交物
  3. 没有截止时间
  4. 挑硬骨头先啃
  5. 板子打不到人(责任不明确到人)
  6. 花太多时间在工作计划上

第七:调查研究

  • 输入的信息质量差,得到的结果也不会好
  • 不要试图拥有所有数据

第八:集思广益

  • 需要遵守
  1. 项目成员不要超过三层
  2. 需要大家参与
  3. 不要超过2小时
  4. 需要大家脑子清醒
  • 避免错误
  1. 确执:死抓第一天的假设和第一天的解难方案
  2. 初执:死抓最初一组数据或者事实提示的答案
  3. 丧执:死抓沉默成本不放
  4. 有执:你有的、你会的、你擅长的不一定是最好的、最合适的、最正确的
  5. 信执:过度自信

第九:数据说话

第十:依靠常识

第十一:善用专家

  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

第十二:善于估算

第十三:慎用杀器

  • 请抑制住自己使用复杂计算工具的冲动

第十四:狂开脑洞

  • 换个角度看问题

第十五:刷花偷懒

  • 遵循二八原则,放手让别人去干

第十六:秉持公心

  • 没有私心

第十七:实事求是

  • 底线:不能指鹿为马

第十八:鼓励异见

第十九:提纲挈领

  • 解难团队知道解决方案不代表领导、利益相关方知道,领导和利益相关方知道不代表他们会按照解决方案去执行

第二十:交流沟通

  • 找到难题的解决方案不代表最终解决,在行动前需要和相关方进行深度有效沟通,获得理解和支持

三大原则

第一:遵从金线原理

  • 第一天假设变成了结论,反向沿着金线,完成结构化表达
  • 例如:我们需要做如下改变;原因是这样的;下一步具体事情是这样的

第二:实质大于形式

第三:事实胜于雄辩

  • 能用数字说话就不用形容词

什么时候用金线原理

  • 解决问题
  • 管理手下
  • 交流成果

什么时候忘掉金线原理

  • 日常生活